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召开
1月12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召开,发布第二批40项优秀医药成果,其中12项优秀成果与企业达成合作转化意向并现场签约。
本届大会以“聚焦高质量发展 促进医药成果转化”为主题,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协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出席大会并致辞。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分别为大会致欢迎辞和大会总结。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药监局、珠三角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部属省属医学院校、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和优秀成果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通过广东卫生在线和广东省医学会视频号全程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7000人。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教授首先致辞,对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既艰巨又意义重大的任务,近年来广东省医学会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学会资源优势和纽带作用,着力推动全省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未来广东省医学会将持续为全省医学转化工作贡献学会力量。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在致辞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医药成果转化的支持,健全成果转化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合力助推高价值创新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与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要。
为助推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2024年,广东省面向全省征集了195项医药成果,包括医疗器械79项、医疗技术47项、试剂及药物46项、其他类别23项,涵盖了省内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等,并在深圳、汕头、佛山、广州开展4场项目路演,遴选出40项具有较高临床科研价值和优秀转化潜力项目并在大会发布,由刘利群主任和姚志彬会长为40项优秀医药成果代表颁发证书。
与此同时,达成转化合作意向的12项优秀医药成果代表与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投资机构代表,在各位领导的见证下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
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2023年广东省医学会设立了临床科研基金,经过两年的发展,基金规模持续壮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会上,广东省医学会与迈瑞医疗、扬子江药业、正大青春宝、丽珠制药、金赛药业、鲁南制药等6家达成合作意向的医药企业在现场举行了临床科研基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概念验证是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为深入挖掘萌芽、出早期优质技术,培育和引进高质量创新成果,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广东省医学会在临床科研基金的基础上设立了概念验证基金,基金首期资金由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助,会上举行了概念验证基金启动仪式。
本届大会还邀请了医学成果转化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作政策解读、公立医院创新转化实践和医工结合路径探索经验等主旨演讲。
广东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张燕处长对近年广东省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全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全面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雷娟从科技创新与转化的管理实践和成效出发,结合华西医院的探索经验,做了《概念验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偶然到必然》的主旨演讲。
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吴斌围绕医工结合路径的实践详细分享了医疗器械创新转化、产业化发展探索的经验。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广东省医学会作为省内最具权威的医学科技学术团体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医学创新和转化工作,长期聚焦破解制约医学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的痛点堵点,协助打通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将持续为广东省医学转化工作贡献学会力量。
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展现了广东省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医药成果转化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更为打造出具有广东特色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良性发展链条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助于推动更多临床科研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相信广东省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工作在各方笃定心志、协同发力下,未来将有更多医学科技创新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森林。
附件: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名单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单位 | 负责人 |
1 | 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朱庆棠 |
2 | 治疗肾脏纤维化1.1类新药ACT004的研发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龙海波 |
3 | 国产即时可视化电阻抗肺功能成像设备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王 昊 |
4 | 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标记诊断技术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卢洪洲 |
5 | 复杂性肝瘤数字智能化微创外科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杨 剑 |
6 | JNT引导OGT-overlap吻合在腔镜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陈新华 |
7 | 含多粘菌素的组合物在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应用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黄 维 |
8 | 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系统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郭洪波 |
9 | 骨折复位智能化机器人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郑小飞 |
10 | 可穿戴远程多模态房颤监护仪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郭 军 |
11 | 呼吸道病原体个体化核酸诊断技术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刘文宽 |
12 | MRSA感染/定植新筛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周 浩 |
13 | 微创腔镜手术器械及装备研发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李欣欣 |
14 | 一种新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装置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陈学清 |
15 | 慢性鼻窦炎智能病理亚型诊断系统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杨钦泰 |
16 | CD177在制备诊断胆道闭锁的产品中的应用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张锐忠 |
17 | 系列制剂:气血宁口服液、复方半枝莲胶囊、抗病毒清热口服液、泌炎宁颗粒、鼻咽清颗粒 | 粤北人民医院 | 龚小倩 |
18 | 蛛网膜下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 戎利民 |
19 | 胎儿至儿童期生长发育监测系统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韩 煊 |
20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康复应用及推广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 林 强 |
21 | 一种可注射生物降解温敏水凝胶及其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 邓凯贤 |
22 | 麻醉与围术期专科数据库、预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黑子清 |
23 | XJ颈椎脱位专用复位器 |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王新家 |
24 | 一种心肌局灶性瘢痕检测方法、风险预测方法和相关装置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潘存雪 |
25 | 基于核磁共振谱的代谢组学筛寻并确证食管鳞癌早期预警代谢标志物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林 艳 |
26 | 一种针灸装置-针灸枪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苏培强 |
27 |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研发及应用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玉龙 |
28 | 山楂消脂胶囊 | 佛山市中医院 | 刘继洪 |
29 | 智慧超声辅助精准加压止血仪的研发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蔡文进 |
30 | 一种全新的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胶质瘤小肽药物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张 弩 |
31 | 仿生细胞膜智能靶向系统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谭亚南 |
32 | 慢性肾脏病呼气分子诊断技术 | 广东智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李 雪 |
33 | 下肢肌力训练智能康复装置 | 汕头市中心医院 | 许燕杏 |
34 | 一种可微动的踝关节支具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杜 霖 |
35 | 中药复方狼疮方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阳 晓 |
36 | 新型运动康复理疗设备“冷冻超声治疗仪”的研发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张新涛 |
37 | 金桔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 广东省中医院 | 张忠德 |
38 | 智慧森林医院在院感防控中的应用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瞿红鹰 |
39 | 医疗健康行业数据空间平台 | 广州数据集团 | 叶展均 |
40 |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系列专利转让项目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高 毅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