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协打造科普新范例,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4年,深圳市科协精心组织制作播出100期《深圳科普课堂》情景广播剧,覆盖了前沿科技、医疗健康、生活百科、科学辟谣、应急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普盛宴,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容创新,紧贴时代脉搏。《深圳科普课堂》紧密结合市重点培育的“20+8”产业集群,制作了《新型电极助力高能量密度储能》《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运用》等前沿科技内容,深入解读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奥秘。注重应急科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推出《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强对流天气避险指南》等,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资信。围绕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制作推出《庄稼地里的黑科技》《新疆没海怎么养海鲜》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答市民疑惑。
制作精良,情景剧演绎科学新知。《深圳科普课堂》采用了情景广播剧的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平铺直叙方式,通过剧情设计和角色演绎,使科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和易于理解。每一期节目都仿佛是一部微缩的科普电影,让听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轻松掌握科学知识。这种创新性的制作手法,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也极大地增强了科学普及效果。
传播广泛,多平台联动触达受众。《深圳科普课堂》充分利用了珠江之声广播电台的传播优势,实现了全天候高频次播出,覆盖深圳以及港澳等地区。从周一至周日,每天七个点位定时播出,覆盖了早中晚高峰时段,确保了不同年龄段和领域的公众都能接受科普。同时,节目还通过多个App平台如学习强国等增加触达率,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光明区从节目中选取适合公职人员收听的剧集,在办公区域定时播放,有效提升公职人员的科学素养。
反响热烈,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2024年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收听数据显示《深圳科普课堂》仅深圳地区累计触达听众超过450万人次,这一数字彰显了节目的巨大影响力。此外,节目还荣获了多个全国专业奖项及业内认可,包括第二十三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精品展超长剧推荐作品奖、“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等荣誉。听众反响热烈,表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成为上下班放学途中提升科学素质不可或缺的好帮手。98%的满意度也证明了节目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深圳科普课堂》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科普+广播”深度融合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拓宽传播渠道,节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精准化、精细化的科普服务,更在推动科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深圳科普课堂》将继续探索新的科普模式,为公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