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振兴科技基金会2015年度工作报告
2015年,广东省振兴科技基金会在主管单位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和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东省振兴科技基金会章程》、《广东省振兴科技基金会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认真开展基金理财保本增值,做好项目资助、奖励表彰等各项工作,为促进我省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学术繁荣、人才成长,推动我省科协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坚持我会宗旨,开展项目资助
2015年,基金会坚持宗旨,积极开展资助工作,全年完成资助项目31项,支出144.90万元。
1.资助2014年四届二次会议审定而尚未支付的项目5项,共计59.90万元。其中: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新实践能力挑战赛》10万元;广东科学馆《广东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展览》15万元;广东省科普中心《广东省科协系统政务信息云服务平台课题研究》14万元;对外学术交流会议10万元;省学会研究会《第四届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10.90万元。
2.资助2015年四届三次理事会审定的资助项目20项,共计85万元。其中:学术交流类资助了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第6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等10项共计34万元;科普类“山区创业创新人才培训”等9项,共计46万元;奖励类“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广东省科协主席奖”1项共计5万元。
二、规范项目资助,实施绩效显然
为规范资助项目管理,本年度基金会受资助项目充分体现了公益性,提高资助资金使用绩效,释放出公益基金会的正能量,获得全省科协系统以及社会的良好赞誉。
连山县科协通过基金会资助,举办农村山区创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村社干部履职管理培训班11期,783人次先后参加了春桔种植、茶叶栽培、禽畜防疫、油茶管理、有机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等技术培训,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第6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2015年11月在佛山南海成功举办。大会吸纳了业界1800人参加,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应邀就当前铝材在建筑、交通、包装和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从铝加工的新技术、新设备;铝加工行业节能减排新工艺;铝合金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以及铝加工生产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交流。大会发表论文172篇,发布新技术新产品18项,组织8个专题研讨,为铝业发展搭建了学术交流、技术引进、人才培育平台,为广东铝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支持。
省科普志愿者协会成功举办“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创意制作竞赛”。 该项目先后开展一系列培训、交流和参观等活动,动员全省100多个中小学校和有关单位部门、2万多人次参与活动。全省10个地市组织231支代表队、650名师生和家长参加了竞赛。该活动融科技创新教育、中华作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一体,得到了省直关工委肯定,被定为省直机关单位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重点打造的活动项目。
广东园林学会举办的“珠三角城市群园林绿化升级与跨界融合发展论坛”,会集300 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就珠三角城市群园林绿化升级进行研讨交流。论坛结合以佛山市为代表的发达区域如何实现“城市绿化再升级”课题举行一系列的现场考察、调研座谈等交流活动,献言献策,提出了珠三角三角城市绿化“绿色生活、跨界融合发展”的思路,紧密配合了广东新一轮绿化行动部署,为各级政府就珠三角城市绿化升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围绕广东科技社团改革发展成功举办“学会创新驱动发展研讨会”。该项目以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新观点。如针对当前科技社团建设面临“五个大趋势”的新形势下,提出了要把握“五个优势”转型发展的思路等;提出了社会转型中“学会核心竞争力提升”理论;提出了建立“四个机制”创新学会改革发展的路径;提出了“服务是灵魂,创新是生命,协作是基石”等支持学会建设发展的新理念;以及提出了要在贯彻中央关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部署中,“积极跟进,顺势而为”的学会工作策略方法等等,进一步丰富了我省学会工作理论建设,为我省科技社团组织改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支持。
省材料学会举办的“2015广东材料发展论坛”,获得业界较高评价。论坛发表244篇论文,组织9个分论坛,同时举办新产品新科技成果展示,4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热点,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新型光电材料与健康照明、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功能精细化学品开发及其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制品和海洋工程材料及应用等七个方面进行交流,提出“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策略,强化新材料作为广东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助力先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理念,对加快推进我省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
2015年,基金会资助项目呈现新亮点。一是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指导受助单位紧密围绕广东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热点问题组织受助项目实施。资助项目扣紧了我省当前关于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组织实施,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发挥了资助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向受助项目集聚。譬如:据对受助项目其中的(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第6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等10个资助项目的初步统计,基金会所投入资助资金为41万元,实际投入经费共计239万元,拉动社会各有关方面对资助项目投入198万元,资金会资助经费与项目自筹投入之比达1:5。
三、稳健理财增值,保本防范风险
做好基金的保本增值是秘书处重中之重的工作。面对国家金融政策调整,存款利率和理财收益连续下降的压力,秘书处按照基金会四届理事会提出的“优化理财结构,加强风险防控,坚持稳健理财”的授权和要求,认真做好理财业务。在理事长领导下,按照公开透明,民主理财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内部操作程序:由基金会财务人员在上期理财产品到期前,先了解银行近期理财产品目录,列出汇总清单,提交秘书处集体研究,挑选出低风险且收益相对高的保本增值产品,由正副秘书长签字后报请理事长、省科协主要领导同意后实施,保证基金会的资金安全和收益。同时,密切关注银行利率变化情况,果断决策,调整理财产品结构和周期,加大长期存款比例,稳住收益大头,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广泛收集金融信息,努力做到基金无闲置、增值无间断的衔接,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保障基金保本增值。2015年,在国家连续4次降息的形势下,基金仍保持较高的收益,达到1,960,319.15 元,比年初预算超收360,319.15元,比2014年增收422,875.59元。
财务制度管理规范健全。基金会财务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同时,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均未出现违规超范围经营贷款现象,审计表明状况良好。
四、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015年,秘书处在认真梳理查找基金会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采取了完善管理的改进措施
首先针对近年来基金会存在上一年度审定的部分资助项目无资金拨付,要拖延制下一年度才能拨付的情况,秘书处提出建议,经理事会审定,通过调整2015年预算支出安排,填补了上年度资助项目资金缺口,解决了跨年度拨付资助项目资金的问题,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实效性。
其次,针对过去存在资助项目申报、受理、立项时间相对滞后,导致资助资金到位不够及时的状况,根据基金会理事会决定,秘书处把下年度资助准备事项作为2015年底前的一项工作内容,提前作出2016年度预算计划,并决定从2016年起将资助项目申报、受理和立项工作前移,与相关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同步,确保资助资金尽旱拨付到位,以取得更大的资助效果。
同时,加强与省科协机关职能部门合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受理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申报,并进一步规范拟资助项目的审议程序。如有关省级学会学术类资助申报项目委托省科协学会部组织相关专家审议推荐,促进基金会资助工作与推动科协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树立良好形象,增创新的优势
一是为了落实基金会四届理事会提出充分利用科协系统优势,多方联络,用好公募基金会的平台,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基金会理事长亲自带队拜访了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主管基金会工作相关处室的领导,汇报了基金会的情况,请教学习了基金会运行,推进基金会的管理水平,树立依法依规新形象。
二是勤俭办事,厉行节约。2015年获利资金全用于资助项目和弥补往届账面亏损。按照相关规定,秘书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在基金会列支费用,除了必要的办公费用外,严格费用支出,不乱花一分钱,厉行节约,树立良好形象。
三是规范程序,制度管理。秘书处把基金会项目资金的申请、评审、资助、管理等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项资助支出(包括日常支出)均有申请单,流程清晰,程序必行。如资助需并按规定初审、审议、审定几道程序。拨付资金需凭理事会会议纪要、核实申报书、下达通知、签订协议、发票等并要求各相关受助提交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财务报告,资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是公开透明,增创新风貌。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所有的项目,逐步推向公开透明。2015年,秘书处从通知发布公开、资助金额公开、受助人信息公开、审计结果公开等,以作为基金会发展的立足点,通过公平、透明和接受监督来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接受各方监督,增进新风貌。
2015年,基金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资助项目申报、受理、立项时间相对滞后,导致项目资金拨付不够及时;资助项目宣传力度不足;对资助项目的跟踪和监督能力不够;与受助方的沟通联系工作不够细致;资助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总结经验,理顺关系,逐步加以解决。
六、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基金会工作继续坚持基金会服务宗旨,严格按照基金会章程执行财务制度,坚持稳健理财原则,增强基金增值能力,进一步提升资助绩效水平,为促进广东科技进步和科协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提高秘书处办事能力。进一步强化秘书处工作能力和效率,推进基金会秘书处人员专业化、专职化。
2.加强基金保本增值能力。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新动向,合理配置理财产品结构,更加注重购买理财产品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力争超额完成2016年度预算收入指标,积极拓展资金新渠道,争取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公益资助。
3.增强基金会资助效能。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热点,资助一批有实力、干实事、有实效的学术交流类、科技普及类(包括科技宣传、科技创新及科技决策咨询)以及科技表彰类等项目。
4.加强资助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基金会四届四次理事会精神,将资助项目申报、受理、立项工作前移至第一季度,确保资助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在做好资助项目申报审议工作基础上,强化对拟资助项目的实施前、中、后的指导;进一步健全资助情况调研制度,完善资助与受助等环节的对接。
5.加强基金会资助宣传工作。要通过对拟资助项目实施督导,做好基金会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宣传和资助绩效的跟踪总结,加强资基金会资助工作的宣传,扩大基金会影响,不断夯实基金会社会基础和实力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