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广东科协论坛举行 郭仁忠院士作专题报告
9月26日上午,我国著名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教授做客广东科协论坛第63期报告会,作“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专题报告。本期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承办,浪潮集团广东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杨豪标、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韩国强等出席报告会,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汤庸主持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教授做客广东科协论坛第63期报告会(张炜哲 摄)
参加报告会有省科协领导,省科协八届委员会委员,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地级以上市科协、市计算机学会等有关人员,在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新闻界的朋友等400多人。
有关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报告会(张炜哲 摄)
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到以“3S”为核心GIS体系的演进
传统测绘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随着测绘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郭院士认为:现代测绘学已经是以“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为核心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现代信息技术。
郭仁忠院士讲述“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张炜哲 摄)
社会需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智能政府、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办公、智能家居等技术随需而起,将我们带入了智慧时代。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智慧产业的基础,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NSS)”成功应用,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广东-智慧城市,掀起了一股热潮,并取得巨大的应用效益。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十三五”计划的即将出台,地理信息系统与智慧城市必将更加融合、更加实用、更加开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再遥远!
与会专家学者认真聆听院士报告(张炜哲 摄)
地理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随着智慧城市在全国的推广,各地政府部门在空间信息开发和利用上取得很大成果,逐渐形成了基础空间数据、城管部件数据、社区卫生医疗空间数据、移动终端位置等大量的基础地理数据;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随之发展,并基于模型,提供多维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形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而应用,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可靠的空间信息服务,促进电子政务、移动通信应用的深入发展,推动社会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和持续发展。郭院士认为:地理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想做事”的本土院士
作为深圳第一位本土的院士,“想做事”的郭仁忠曾是武汉测绘学院的博导,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创新课题让他与深圳结缘,这一结缘就是18年。“我慢慢体会到深圳有很多难以复制的优势,在这里,干成了是英雄,干不成也没人笑话。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让大家都敢放开手大胆干。”郭院士对深圳充满感情。正是深圳开放、融合的土壤让郭院士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成为我国测绘领域的领军人。
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对本次报告会作在线图文直播。>>点击进入在线直播页面
院士简介:
郭仁忠,男,江苏省盐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工程专家。1978年2月考入原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1981年考取该校硕土学位研究生,1984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法国Franche—Comte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测绘学博士后研究。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中青年专家,同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兼任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筹)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测绘学报》编委、国际测量师协会(FIG)三维地籍工作组成员等职。
郭仁忠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技术研发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工程、三维地籍和数字城市等领域均做出突出成绩,先后主编地图集3部,出版著作3部 ,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2000多次,19次获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国际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