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科协打造科普品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2020年01月20日 作者:冯海波 来源:广东科技报社
阅读:

近年来,汕头市科协把科学普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作为,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持续构建精准、多元、普惠的科普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汕头特色的科普品牌,不断提升汕头科协工作的影响力,为汕头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作出应有贡献。

2019年9月16日,2019年汕头市全国科普日暨金平区全国科普日科普嘉年华主场活动举行

汕头市科协重视发挥金平、龙湖、澄海和潮阳4个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差异化创新开展科普工作,形成各具特色并具有长久社会影响力的科普特色品牌,引领全市科普工作不断深入。其中,金平区强化青少年科教优势,创新青少年科教品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稳步前进,成绩显著,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体验活动持续开展。龙湖区突出党建引领,以“党建+科普”品牌贯穿科协工作始终。通过开展“党建+科普”联村结对共建,实现共联共建共享;组织“党建+科普”党员志愿服务,实现科普惠民为民;践初心担使命,开展“党建+科普”调查研究活动。

2019年5月31日,汕头市澄海区科协在东里中学开展亮眼行动

而澄海区持续擦亮全民“亮眼行动品牌”,足迹遍及10个镇(街道)共80个村(社区)和15所学校(幼儿园),为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1.5万人次,为47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扶贫手术。潮阳区科协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练江整治”的中心工作,开展生态文明、污染攻坚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告别生产生活陋习,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初步形成了潮阳科普示范区的“生态文明科普”特色品牌。

2019年9月19日,汕头市龙湖区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

汕头市科协也围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在省内率先试点建设社区科学馆,努力探索科普常态化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解决现有公办科普场馆遇到的瓶颈问题,汕头市科协大胆提出“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让科学馆社区化”的构想,使社区科学馆成为公办科普场馆以外的有效补充,成为“科普常态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解决科普常态化开展受空间时间限制的问题,解决科普内容需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的问题,解决科普活动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市已分别在龙湖区、金平区试点建成社区科学馆两座,在中心城区搭建了连接社区、学校、居民的科普枢纽及前沿科普阵地,吸引接待体验者超10多万人次,承办各类科普活动上百场,培训科学学员约1万人次,输送国家、省科技大赛选手约3000多人,荣获各类奖项约2000人,持续推动城区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

2019年11月17日,汕头市金平区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汕头市科协持续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提高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效果。自2012年以来,汕头市科协联合市财政局持续实施“汕头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每年拨出专项资金30万元,奖补一批在科普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居民群众认可、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城市科普示范社区等。实施8年来,共奖补科普示范社区30个,农技协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个,科普带头人5人,累计奖补资金240万元。

2019年10月29日,汕头市科协领导在快畅机器人有限公司社区科学馆参加体验活动

在实施基层行动计划过程中,汕头市科协注重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深度结合,把有限资金向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倾斜并发挥“杠杆”作用,形成“科普+科技扶贫”的倍增效应,致力打造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