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七大”广东代表载誉归来
阅读: 次
参加中国科协七大的广东代表们5月26日下午3点左右回到广州,尽管刚下飞机,但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感觉不到他们有丝毫的疲劳。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收获很大,令人鼓舞,我们一定要把七大的精神传达到全省各级科协组织,传达给全省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感受一:
章程变动大,凸现四亮点
“第一次将全国各级科协的章程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梁明感慨地说,以前各省有各省的科协章程,虽然说不是大相径庭,但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科协组织系统的形象。如今,将章程修改、增删、统一,可以说是提升了科协系统自身的形象。
梁明指出,在章程中增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及“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等内容,完全体现了当今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特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时,这也是新时代对于科协工作的一大要求,一大亮点。
“增加‘会员’一章也是章程的亮点之一,对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刚刚获得“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肇庆市科协主席孔进棠代表指出,“增加基层组织部分可以有效地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章程》第二章‘任务’中,明确加上‘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的语句。”新当选的科协七大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杏芬代表指出,这也是一个新的亮点。
感受二:
新农村建设科协大有可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协大有可为。”梁明书记再次强调,科协系统在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能够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还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
梁明书记指出,七大会议上,周光召主席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科协系统遍布农村的组织网络,大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发展道路。
省科协将大力地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的能力。“农村科普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梁明强调,可以组织、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各种科技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有利于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带头人,进而扩展到广大农民的层面。”韶关市科协主席郑适代表解读了报告中的“着力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制度创新,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他指出,目前,韶关等边远山区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打工,而妇孺老少留守农村已是常见现象。因此,科协在加强农村科技普及宣传时显得更有必要,而且也必须有针对性。
感受三:
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谈到学会建设时,七大全国委员杨杏芬代表指出,学会作为科协团体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国外,大部分技术标准、规范是由行业学会或专业技术协会制定的。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学会改革,证明我们完全可以整合学会的资源,为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生产标准以及规范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学会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和原始创新作出贡献。搞好学术交流也是学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杨杏芬代表认为,学会还可以在学术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取向。”郑适代表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在当前显得十分有必要。他说,必须要让所有科技工作者知道科协在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态度与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造假。杨杏芬强调,学术道德败坏无异于科技队伍、科技界的毒瘤,如果不旗帜鲜明地划清界限,将其从科技队伍中清除,必将严重影响科技界的声誉、影响科技进步。
杨杏芬指出,虽然在任务中只是提到“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简单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表明了科协对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态度和立场。她说,在学会建设的同时,加强学会成员,即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情。只有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努力形成热爱祖国、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学会也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学会自身形象。
感受一:
章程变动大,凸现四亮点
“第一次将全国各级科协的章程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梁明感慨地说,以前各省有各省的科协章程,虽然说不是大相径庭,但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科协组织系统的形象。如今,将章程修改、增删、统一,可以说是提升了科协系统自身的形象。
梁明指出,在章程中增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及“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等内容,完全体现了当今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特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时,这也是新时代对于科协工作的一大要求,一大亮点。
“增加‘会员’一章也是章程的亮点之一,对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刚刚获得“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肇庆市科协主席孔进棠代表指出,“增加基层组织部分可以有效地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章程》第二章‘任务’中,明确加上‘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的语句。”新当选的科协七大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杏芬代表指出,这也是一个新的亮点。
感受二:
新农村建设科协大有可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协大有可为。”梁明书记再次强调,科协系统在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能够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还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
梁明书记指出,七大会议上,周光召主席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科协系统遍布农村的组织网络,大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发展道路。
省科协将大力地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的能力。“农村科普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梁明强调,可以组织、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各种科技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有利于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带头人,进而扩展到广大农民的层面。”韶关市科协主席郑适代表解读了报告中的“着力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制度创新,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他指出,目前,韶关等边远山区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打工,而妇孺老少留守农村已是常见现象。因此,科协在加强农村科技普及宣传时显得更有必要,而且也必须有针对性。
感受三:
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谈到学会建设时,七大全国委员杨杏芬代表指出,学会作为科协团体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国外,大部分技术标准、规范是由行业学会或专业技术协会制定的。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学会改革,证明我们完全可以整合学会的资源,为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生产标准以及规范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学会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和原始创新作出贡献。搞好学术交流也是学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杨杏芬代表认为,学会还可以在学术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取向。”郑适代表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在当前显得十分有必要。他说,必须要让所有科技工作者知道科协在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态度与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造假。杨杏芬强调,学术道德败坏无异于科技队伍、科技界的毒瘤,如果不旗帜鲜明地划清界限,将其从科技队伍中清除,必将严重影响科技界的声誉、影响科技进步。
杨杏芬指出,虽然在任务中只是提到“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简单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表明了科协对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态度和立场。她说,在学会建设的同时,加强学会成员,即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情。只有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努力形成热爱祖国、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学会也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学会自身形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