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
阅读: 次
四月中旬,南粤大地气温急降。12至14日,省科协党组书记梁明冒着寒风,轻车简从,深入到河源市的紫金县、和平县、连平县,韶关市的新丰县以及广州市的从化市等地的农村,就科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专题调研。
在调研中,梁明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向着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行动起来,投身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
梁明每到一地,都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调查,从农民的生产发展,到住房饮水、卫生等生活设施配套,他都一一询问。对那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做法,他表示肯定;对那些不切实际、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的做法,他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和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热水镇南湖村,梁明先后到旧村和新村了解情况,从生产安排到人均年收入、从居住条件到饮水卫生,从新村规划到建设中碰到的问题,问得仔细,听得认真。南湖村村民罗志坤是一位优抚对象,他拉着梁明的手,说党和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大家都很拥护,但必须联系实际,分步推进。
在连平县的忠信镇、从化市温泉镇的天湖村,梁明挨家挨户访问了村民,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期望。
梁明多次与当地的党政领导交换意见,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粤北、粤东北包括广州边远的山区,建设社会主议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还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上接第1版)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生产发展的出路在科技兴农
在调研中,梁明对连平县通过发挥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实地考察了连平县忠信镇的农产品加工、上坪镇的蜜桃生产基地,称赞连平县在依靠科技发展三高农业方面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
在紫金、和平、连平、从化、新丰等地的调研中,梁明反复强调,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一个现实选择,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兴农,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关于科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梁明认为,科协“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目标、宗旨和任务,为各级科协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各级科协组织就是要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依托,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就是要动员、组织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就新农村建设的前瞻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和动员基层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万名科技专家进千村”、“科普快车山区行”等面向“三农”的科普活动,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民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支持和参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和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就是了解基层科技人员的情况,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他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和呼声,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第三,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带根本性的措施还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的农村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努力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营造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领导干部。
在调研中,梁明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向着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行动起来,投身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
梁明每到一地,都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调查,从农民的生产发展,到住房饮水、卫生等生活设施配套,他都一一询问。对那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做法,他表示肯定;对那些不切实际、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的做法,他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和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热水镇南湖村,梁明先后到旧村和新村了解情况,从生产安排到人均年收入、从居住条件到饮水卫生,从新村规划到建设中碰到的问题,问得仔细,听得认真。南湖村村民罗志坤是一位优抚对象,他拉着梁明的手,说党和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大家都很拥护,但必须联系实际,分步推进。
在连平县的忠信镇、从化市温泉镇的天湖村,梁明挨家挨户访问了村民,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期望。
梁明多次与当地的党政领导交换意见,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粤北、粤东北包括广州边远的山区,建设社会主议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还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上接第1版)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生产发展的出路在科技兴农
在调研中,梁明对连平县通过发挥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实地考察了连平县忠信镇的农产品加工、上坪镇的蜜桃生产基地,称赞连平县在依靠科技发展三高农业方面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
在紫金、和平、连平、从化、新丰等地的调研中,梁明反复强调,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一个现实选择,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兴农,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关于科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梁明认为,科协“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目标、宗旨和任务,为各级科协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各级科协组织就是要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依托,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就是要动员、组织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就新农村建设的前瞻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和动员基层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万名科技专家进千村”、“科普快车山区行”等面向“三农”的科普活动,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民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支持和参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和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就是了解基层科技人员的情况,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他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和呼声,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第三,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带根本性的措施还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的农村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努力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营造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领导干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