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现代农业基地2013年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013年,在江门市科协的指导下,新会现代农业科普基地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新型发展的总体目标,更新思想观念,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农科教育的作用,切实履行科普基地的职责,大力弘杨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营造浓厚科普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
1、将科普教育工作与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基地自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现已是本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业已占基地总体业务较大比重,年吸引游客(科普受众)达20万余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托旅游业的大发展,基地注重寓科普教育工作于旅游观光中,寓教于乐,力求科普工作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不定期举办各类大型竞赛类活动、兴趣小组,与江门市科协、教育局和旅游局等部门合作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中国梦•劳动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基地”我为新会现代农业基地绿化添砖加瓦科普活动、香港教联会“同根同心-城乡农村建设新面貌”、“南瓜美食科普文化盛宴”等活动,效果显著。科普活动方案一经推出即受到很多科普对象的报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既保证了基地人员的积极性,门票及配套服务项目的收费也保证了基地科普设施的有效投入和滚动发展,改善了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了科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趣味活动
2、结合科普教育基地自身的特点,有特色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基地的实际条件和自身的优势,在科普传播中借助于自身资源、设备优势,让科普人感到身临其境,增强了科普的有趣性和参与性,抓住三个方面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把基地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这高效模式与传统农业作比较,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科普教育。温室大棚生产与传统听天由命的露地生产, 尤其适合于低产田、山坡地生产的无土栽培 (砂培)方式与受到土壤结构限制的传统耕地栽培方式,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滴灌方式与传统的担挑水桶耕作方式,这几方面比较突出了现代化农业优势。此外,在两者的种植品种、产量、效益等方面作比较,尤其在经济效益上,温室大棚每亩产值达3-4万元,传统农业每亩产值普遍在3000元左右,更突出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趣味活动
3、抓住“绿色生态”主题,展开科普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基地抓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主题展开科普教育,从种植品种植到生产基地的选址到生产过程中的灌溉用水、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都符合国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这种生产模式既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旅游资源,又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的目的。通过宣传教育,人们都认识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新趋向,认识到农业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同时,在整个科普活动过程中,基地提供资源让学生们进行亲手尝试,寓教于乐。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