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大字头条>详细内容

弘扬科学道德 践行“三个倡导” 奋力实现中国梦广东省报告会举行

2014-06-1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阅读:


9月27日下午,“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报告会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礼堂举行。(张炜哲 摄)

  9月2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会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礼堂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出席报告会并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致辞。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真出席会议。


全场与会人员奏唱国歌(张炜哲 摄)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教授,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高级工程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和著名专家徐芑南研究员三位院士专家分别以《我的粮食梦 助圆中国梦》、《钱学森的科学报国精神》、《深潜人的海洋强国梦》作特邀报告。三位报告人饱含深情,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不同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科学道德,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辉煌事迹。


袁隆平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的中国梦(张炜哲 摄)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作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在报告会上表示,第一个梦是他做过的,而且还做过两次;而第二个梦是他追求的梦想。“第一个梦,梦见我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样大。我跟我的同事、助手们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所以叫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说,水稻、小麦、玉米是世界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而老大是水稻,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以稻米为主食,而我国更是有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他表示,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于1996年提出了“中国超级稻计划”。“超级杂交稻就是超高产的杂交稻,原来超级稻计划分三期,后来我给农业部建议,又提出了第四期的亩产目标。”他介绍说,第一期目标是亩产700公斤,已于2000年实现;第二期是亩产800公斤,原计划2005年实现,但提前一年于2004年实现;第三期的目标是亩产900公斤,原计划2015年实现,但也提前三年就实现了。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第四期计划,向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田亩产一千公斤攻关。大面积示范就是一百亩,要百亩平均亩产一千公斤,而且要连续两年达到才算达标。我有这个雄心壮志,力争提前到2015年完成这一目标。”袁隆平说,若亩产一千公斤实现了,他还将发挥老骥伏枥的精神,向更高产量攀登。

   “目前,我们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口。”在谈到他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时,袁隆平院士表示,全世界有22.5亿亩水稻,但平均亩产仍然偏低,如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很多人口。“如何实现这个梦呢?首先,我们国家要更加开放,让我们最好的品种走出国门。其次要扶植一、两个龙头企业,走出国门。”袁隆平院士建议,要给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让他们打入世界市场;此外,把长沙打造成为国际杂交水稻之都。“举全国之力,打造这样一个平台,集科研力量、种子资源、优秀人才于一体,使它成为杂交水稻的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等。”他表示,如果能把杂交稻推广到全世界,不但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徐芑南在报告中讲述了为实现“下五洋捉鳖”的海洋强国梦,中国深潜人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张炜哲 摄)

  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和著名专家之一,徐芑南也在报告会上讲述了他的“海洋强国梦”。“载人潜水器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为实现这一梦想,我们愿意发挥余热。”他表示,深潜梦想是在十年的运筹中应运而生。当“蛟龙”号正式立项时,被誉为“中国深潜领路人”的徐芑南已退休,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十年。通过创新驱动,他们的载人潜水器研发团队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中国深度”。“‘蛟龙’号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应对数千米深的变幻莫测的深海环境,拥有着许多中国特色。2012年6月24日蛟龙与神九所进行的穿越海天的对话,更是有世界性的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深海载人潜水器自主设计、集成创新等核心能力。”

  “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深有着什么意义?徐芑南介绍,这意味着中国从此可以探测全世界99%以上的海域。“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是我们深海装备研发的宗旨。‘蛟龙’号的工作,第一阶段是设计制造;第二阶段是海上试验,通过海上试验可以检验设计的不足,予以改进和完善;第三阶段是应用,应用是海洋调查的目的。” 徐芑南表示,深海探测尚无止境,而“蛟龙”号已经为中国海洋开发尤其是深海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勉励年轻一代继往开来,在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中贡献力量。

 
钱永刚则在报告中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钱学森一生追梦历程的五次选择(张炜哲 摄)

   “他就是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或者叫梦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然后回到祖国,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他的祖国繁荣昌盛,再也不受世界列强的欺侮。”在报告会上,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也谈到了钱学森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报国精神。他表示,钱学森是老一辈爱国科学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胸怀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献出了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

  钱永刚着重介绍了钱学森为我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当年他留学回国以后,国家作出要研制自己的火箭导弹的战略决策。有关方面询问钱学森,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当钱学森作出肯定的回答后,国家把研制中国自己的火箭、导弹的任务交给了他,并且让他来负责,让他来领军。” 钱永刚表示,钱学森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选择,从学术理论的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的建设,义无返顾地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

  “为了尽快把导弹送上天,在试验基地,当基本试验设施刚刚建成,生活设施完全不配套的情况下,便开始了导弹试验任务。那时候条件很艰苦,钱学森虽然是著名科学家,但是他也和大家一样同甘共苦。” 钱永刚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钱学森出色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任务。“而‘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张炜哲 摄)

  据悉,“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活动是中国科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活动于今年5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启动,并举行了首场报告会,希望以此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成效,感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目前,中国科协已经陆续在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开展了巡回报告。本次报告会是第九场活动。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出席报告会并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致辞(张炜哲 摄)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广东省省直机关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共计1300人参加了报告会。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广东省省直机关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共计1300人参加了报告会(张炜哲 摄)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